公元1971年9月,中国新诗奠基人之一、中国历史剧开创者之一、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社会活动家,甲骨学四堂之一,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先生在陪同外宾参观甘肃省博物馆时,被一匹三足腾空、右后蹄踏飞鸟的铜马所震撼,称其为“宝中之宝”,并依其造型,将其命名为“马踏飞燕”。半个世纪过去,郭沫若对此铜马“宝中之宝”的定位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不段强化升级——公元1983年成为中国旅游标志,公元1986年被鉴定为国宝级文物,公元2002年列入禁止出境展览名录;西方人看到之后誉其为世界雕塑中的“极顶之作”。然而,尽管郭沫若所起之名称“马踏飞燕”因形象生动而广为流传,学术界却存在不同的看法;国家旅游局所采用的名称“铜奔马”学术界也有一些不同的观点。国宝由马和鸟两种元素组成,对马和马蹄下的鸟的定位和定性必然涉及到国宝的命名。郭沫若先生认为马蹄下踩着的是一只飞行的燕子,所以他给国宝起名为:“马踏飞燕”。有学者却认为国宝马蹄下的鸟不是飞燕,因为鸟尾平直而燕尾分叉;国宝马蹄下的鸟应该是传说中的“龙雀”,或者神话中象征太阳的“金乌”,又或者是现存大型飞禽“燕隼”。若国宝马蹄下所踏之鸟不是飞燕,则“马踏飞燕”之名就不能成立。笔者也认为飞燕的身型太小,马蹄和燕子不符合视角的比例要求,飞燕踩在马蹄之下肉眼绝不可见。若马蹄下的鸟为“龙雀、金乌或燕隼”,则国宝可命名为“马踏龙雀、马踩金乌”、“马超燕隼”,等等。当下国家旅游局采用“铜奔马”这一名称可以说从另一个角度认可了学术界的以上观点。然而,对国家旅游局所采用的“铜奔马”这一名称学术界也存在不同的看法。有学者认为,铜马是西域“汗血宝马”与蒙古马杂交的“岔口驿马”,从铜马“对侧步”(同侧双蹄交替)来看,“对侧步”不是马全速奔跑的姿态,故名“铜奔马”也不准确。若一定要用“钢X马”这样的名称,我以为“铜飞马”比较恰当,因为马只有和鸟一样飞才有可能追上或者超过飞鸟。以郭沫若先生发现国宝时的身份和地位,将此“宝中之宝”命名为“马踏飞燕”不能不说是一个很大的遗憾。很可能在郭沫若先生众多头衔中唯独没动物学家称号很可能是造成此遗憾的主要原因。直白一点说,不管是郭沫若先生的“马踏飞燕”之名和国家级旅游局的“铜奔马”之名,还是一些专家学者的“马超龙雀”之类的名称都没有抓住这件国宝所融含的文化实质,更没有触及这件国宝在世界雕塑中占据“极顶之作”位置的艺术瑰宝的精髓。时间跨入二十一世纪,武威文化界将这件从武威走向世界的国宝命名为“天马”,应该说是真正抓住了这件国宝的艺术精髓,因为国宝寄托着人类对速度的渴望和对自由的追求。天空之中,马蹄之下,无论是飞燕、龙雀、金乌、乃至燕隼都是为了衬托和突出马的速度,表现马在天空中自由飞驰的状态。汉语中只要是在空中的行为和动作都具有飞的特征,如人在天空中都取飞翔的姿势,故名飞天。有语言学家甚至认为,汉语描述动物行为的动词高度依赖动物自身的生物学特征和运动模式以及文化习惯。每一个动物其典型的行为特征(如运动方式、发声特点、生存习性)都与核心动词存在映射关系。汉语动词都精准锁定动物最显著的行为特征作为其语义的核心。如“鱼游”凸显流体环境中的推进方式,“鸟翔”强调空中姿态的优雅与自由。所以,在天空中的马除了飞不可能存在什么踏和奔的姿势和动作。对四足哺乳类动物(走兽)而言,“走”是常态行走,“跑”是快速移动,“奔”是急速奔跑,常含目标性和紧迫感,“跳与跃”是克服障碍或短距腾空,“爬”是四肢着地缓行,如犬、猫,“蹿”是突然急速跳跃或奔跑,含迅捷意外之意,“驰”是高速奔跑,强调速度与气势;然而所有这一切的动作都离不开它们赖以生存的大地。“马踏飞燕”和“铜奔马”这两个名称中的“踏、飞、奔”三个动词,除了“飞燕”之飞突出了马蹄下鸟的主要行为特征外,“踏和奔”根本就不是脱离了地面在天空中飞翔的马的主要行为特征。换句话说,“马踏飞燕”和“铜奔马”的命名者对汉语动词的张力存在一定的偏差,对四蹄动物动作“奔、跑、爬”的想象力不够丰富。他们对国宝的命名只重视了马的姿态而忽视了鸟的寓意。鸟飞在半空中,马在鸟之上就是飞而不是奔,更不可能是踏。奔与飞不仅是两种不同动物的基本动作,在速度上也不是一个量级。那么,什么样的马飞驰的速度能超越鸟?又是什么样的马能够在天空之中自由飞驰?答案只有一个:天马——在天空中自由飞驰的马。笔者并不是什么考古和文物方面的砖家,组织这篇短文本来只是想回答从南方来的孙子给我出的一个难题,他看到武威文化广场上的那匹“马踏飞燕”时问我:马为什么要踏燕子?在恶补了一些有关的知识之后,又不巧碰到了网络平台上有人恶意攻击武威“天马”的故乡,于是乎就将一些藏在脑海里很久、又不成系统的想法整理出来,算是他的问题的答案。所以,不知道此短文除了能说服我自己,却不知道能否说服网络上的那些不怀好意者和我的小孙子;故不揣浅漏张贴于此以求方家,希望有人能够不吝指正。
发布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万宝配资-杭州配资-江西股票配资公司-配资炒股网站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