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黄旭华,1926年出生在广东海丰的一个中医世家。自幼,我就听着海浪声长大,大海的辽阔与深邃,在我心中种下了探索的种子。谁能想到,这颗种子,日后竟会与国家的命运紧紧相连,而我也因此踏上了一条充满艰辛与奉献的道路。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日军的炮火打破了家乡的宁静。年幼的我亲眼目睹了国土沦陷,百姓流离失所的惨状。那一刻,强烈的爱国之情在我心中升腾,我暗暗发誓,一定要为国家的强大贡献自己的力量。1945年,我考入上海交通大学造船系,从此与船舶制造结下了不解之缘。毕业后,我被分配到了船舶工业管理局,从事舰船设计工作。
1958年,一个绝密任务找到了我——参与中国第一代核潜艇的研制。那时的中国,在核潜艇领域几乎是一片空白,西方国家对相关技术严密封锁,我们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面对艰巨的任务和重重困难,我没有丝毫犹豫,毅然接受了这个使命。从那一刻起,我便选择了隐姓埋名,与家人断绝了大部分联系,全身心投入到核潜艇的研制工作中。
研制核潜艇的过程,困难远超想象。没有计算机,我们就用算盘和计算尺计算核心数据;没有资料,我们就从国外的只言片语和新闻报道中搜集信息。为了验证潜艇的水下性能,我甚至亲自参与深潜试验,成为世界上第一位随核潜艇深潜的总设计师。那一次下潜,伴随着巨大的水压和未知的风险,每一秒都充满了挑战,但我深知,这是必须要走的一步,为了国家的核潜艇事业,再大的危险我也甘愿承担。
在这30年里,我对家人满怀愧疚。父母多次写信询问我的近况,我却只能以工作忙为由,寥寥数语敷衍过去。直到1987年,母亲看到一篇报告文学,才知道自己的儿子在为国家研制核潜艇。那一刻,我想象着母亲的心情,心中满是酸涩。母亲深明大义,她理解我的选择,还写信鼓励我好好工作,不要挂念家里。母亲的支持,成为了我继续前行的动力。
经过无数个日夜的努力,1970年,我国第一艘核潜艇“长征一号”成功下水;1974年,正式入列服役。这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我国的海防力量得到了巨大提升。当看到自己参与研制的核潜艇在大海中驰骋,我心中的激动和自豪难以言表,所有的付出和牺牲在这一刻都有了意义。
后来,我的事迹逐渐被人们知晓,我也获得了众多荣誉,“共和国勋章”“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但我深知,这些荣誉不仅仅属于我个人,更属于所有为核潜艇事业默默奉献的科研人员和工作人员。如今,我已年逾鲐背,但我依然关注着我国核潜艇事业的发展。我希望年轻一代的科研工作者,能够继续发扬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的精神,让我国的核潜艇技术更上一层楼,为国家的海洋安全保驾护航。
回顾自己的一生,我把青春和热血都献给了核潜艇事业。虽然对家人有诸多亏欠,但我从不后悔自己的选择。因为我知道,个人的得失与国家的利益相比,显得微不足道。我用30年的隐姓埋名,换来了我国核潜艇事业从无到有的突破,这就是我一生最骄傲的成就。
#历史人物故事#
万宝配资-杭州配资-江西股票配资公司-配资炒股网站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