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张雪峰天天直播的努力下,“信息差”打破了,家长和考生们清醒了
2025 年高考本科录取落下帷幕,各省征集志愿名单一公布,不少招生老师傻了眼:有的专业降分 60 分还是没人报,有的公办本科专业第一次征集空了一半,第二次征集干脆放弃挣扎。
这届考生和家长太清醒了,那些曾经的 “备胎专业”,现在连当备胎的机会都没了。
今天就来扒一扒今年最惨的三类专业,看看它们为啥被集体抛弃。
第一类:文科 “天坑” 专业,降分也没人要
今年文科特别惨,甚至是北大也不能幸免。
文科 “天坑” 专业,主要包括小语种(如缅甸语、斯瓦希里语)、公共管理、市场营销、历史学等。
它们有个共同特点:听起来高大上,学起来全是理论,找工作时一脸懵。
某高校公共管理专业毕业生小王吐槽:“四年学了政治学、社会学、管理学,感觉啥都懂点,又啥都不精。找工作时,公务员岗位就那几个,企业招行政岗要经验,最后只能去卖保险。”
北大提前批的公共事业管理在内蒙古遭遇0投档。
小语种专业更惨。
在广东、江苏和陕西征集志愿通知里,北大的名字又出现了。
这已经是今年第四次 —— 历史类补录朝鲜语、印地语,物理类补录阿拉伯语,都是小语种专业。
为啥这些专业没人报?
一是就业面太窄,对口岗位少;
二是薪资太低,刚毕业普遍 3000-4000 元;
三是可替代性强,市场营销有销售经验的人就能干,公共管理岗位被公务员和研究生垄断。
现在的考生算得明白:“花四年学这些,不如学会计、护理,至少有一技之长。”
第二类:高收费中外合作办学专业,成 “烫手山芋”
辽宁师范大学的中外合作办学专业(与美国某大学合作),今年在湖南第二次征集志愿时,物理类缺额 23 个,历史类缺额 18 个。这个专业一年学费 8 万,四年下来 32 万,比普通专业贵 10 倍。
“不是不想出国,是这专业太坑。” 考生小张研究过这类专业:“说是中外合作,其实国内课全是中文教,外教一年来不了几次;教材是国外的,翻译得乱七八糟;毕业发的证书,国内企业根本不认。”
更要命的是,很多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对英语要求高,比如要求高考英语 105 分以上,还得参加学校的英语面试。
湖南考生小周高考 520 分,够上这个专业,可英语只考了 98 分,直接被拒之门外。“这不是选人才,是选有钱人加英语好的。” 他吐槽道。
就算分数够、家里有钱,家长也犯嘀咕。“花 30 多万读个合作专业,毕业要是找不到好工作,还不如去读公办本科,剩下的钱给孩子创业。” 某家长算完账,果断放弃了这类专业。
今年像这样的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在全国各省的征集志愿名单里比比皆是。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的合作专业降分 30 分,云南财经大学的合作专业缺额超 50%,说到底还是 “性价比太低”。
第三类:高收费民办院校专业,没人愿当 “冤大头”
今年广东民办大学有一万多个缺额,其中一所就缺6000多人。
“读民办本科,就是花钱买文凭。” 这是很多考生的共识。
这些民办院校的专业,不仅贵,还没特色。
翻开招生目录,全是工商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市场营销这些 “万金油” 专业,实训设备跟不上,老师大多是刚毕业的硕士,上课念 PPT。某民办学院的学生说:“我们班 30 人,毕业找到专业对口工作的不到 5 个。”
今年北京、上海、广东的民办院校,征集志愿缺额普遍超 30%。
给 2026 届考生的 3 条避坑建议
1.文科专业别碰 “假大空”小语种选西班牙语、阿拉伯语这些应用广的;公共管理、市场营销除非家里有资源,否则果断放弃,换成法学、财会、汉语言这些考公大户。2.中外合作办学要看 “真东西”先查合作的国外大学排名,再看课程里外教课占比,最后算投入产出比。如果一年学费超 5 万,学的专业又是文科类的,那就慎报。3.民办本科只选 “高性价比”如果分数不够公办本科,优先选学费 2 万以内、有特色专业(如护理、计算机)的民办,或者干脆读公办专科,将来专升本。
今年这些专业遇冷,其实是好事。
它说明考生和家长不再盲目追求 “本科头衔”,而是更看重专业实力和就业前景。毕竟,选专业就像选工作,适合自己、能挣钱的才是最好的。
你觉得还有哪些专业是 “坑”?欢迎在评论区提醒明年的考生!
万宝配资-杭州配资-江西股票配资公司-配资炒股网站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