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中国近现代史,有个特别值得玩味的现象。
在国共内战那段烽火岁月里,共产党领导的军队要啥没啥——兵力比国民党少、装备比国民党差、地盘也没人家大。可邪门的是,这帮"土八路"愣是越打越来劲,硬生生打出了林彪、粟裕这样的战神级人物。就连美国人都服气,给彭德怀封了个"东方战神"的称号。你说怪不怪?要枪没枪要炮没炮的队伍,反倒把全副美式装备的国军给收拾了。这仗打得,简直是把军事教科书都给重写了!
国民党当年可是占尽了先机,手底下最多时养着430万大军,将领多得数不过来。他们为了培养军事人才可没少砸钱,光黄埔军校就一口气办了23期。但说来也怪,翻遍整个近代战争史,国民党愣是没出过一个能称得上"战神"的狠角色。
这事可真有意思,值得咱们好好琢磨琢磨。
说实话,国民党那边确实有几个能打的狠角色。比如那个被毛主席评价为"狡猾得像狐狸、凶猛得像老虎"的胡琏,绝对是国军将领里最接近"战神"称号的人物。这哥们虽然没在抗日战场上打出名堂,但却是为数不多能让中共将领栽跟头的国军将领。
黄埔四期出身的胡琏,30岁那年迎来了人生转折点。这个年纪对大多数人来说可能还在打拼阶段,但他已经崭露头角,开始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篇章。
淞沪会战期间,国民党将领胡琏打出了军旅生涯最硬气的一仗。当时他担任陈诚麾下第18军11师66团团长,奉命死守上海北大门罗店。面对装备精良的日军部队,胡琏带着全团官兵豁出命去拼杀,硬是从鬼子手里抢回了这块战略要地。这一仗不仅让日军见识了中国军人的血性,更让胡琏这个名字在军中彻底打响。
在随后的湘北会战和枣宜会战中,胡琏已经晋升为高级将领,他率领部队与日军正面交锋,多次打出漂亮仗。这位铁血指挥官用实战证明了自己的军事才能,在战场上给日军造成了沉重打击。每次交战,胡琏都展现出过人的指挥艺术,让日军吃尽苦头。
1943年那场惊心动魄的石牌保卫战,胡琏打出了国军最漂亮的一仗!这场硬仗直接扭转了鄂西战局,让日军尝到了苦头。老蒋一高兴,直接把象征最高荣誉的青天白日勋章挂在了他胸前——这份殊荣,可不是谁都能捞着的!
解放战争打响后,胡琏带着他的王牌部队——先是18军,后来改编成整编11师,在华中、华东一带跟解放军死磕。这支部队可不简单,老蒋把它当宝贝疙瘩,哪战事吃紧就往哪调,活脱脱是国民党的"消防队"。
在山东战场上,胡琏率领的部队给刚刚歼灭张灵甫第七十四师的华东野战军来了个下马威。这场南麻、临朐之战,让原本士气正盛的华野部队尝到了苦头。要知道,华野此前可是打掉了国民党军王牌第七十四师,没想到转眼间就在胡琏手上栽了跟头。这一仗,彻底暴露了胡琏这个"狡如狐"的国军将领的厉害之处。
在著名的章缝集战役中,国民党将领胡琏率领一个团的兵力,硬是和刘伯承、邓小平指挥的中野十个团打得难分难解。这场仗打得那叫一个精彩,就连被称作"军神"的刘伯承都亲口承认:"胡琏这小子确实有两下子!"要知道,当时双方兵力悬殊,胡琏硬是凭着过硬的指挥才能,让装备精良的中野部队吃了不少苦头。这场以少打多的经典战例,至今还被军迷们津津乐道。
后来刘邓大军向大别山挺进时,都尽量绕着胡琏的整编第11师走。为啥?因为这支部队实在太难啃了!胡琏带兵打仗确实有两把刷子,连刘伯承、邓小平这样的名将都不愿跟他硬碰硬。整编第11师就像块难啃的硬骨头,谁碰上都头疼。
要说国民党将领里谁最能打,胡琏绝对排得上号。这哥们可是在抗日战场上真刀真枪拼出来的狠角色,到了内战时期更是个难啃的硬骨头。
有人可能会问:胡琏打仗这么牛,怎么在淮海战役里就蔫了?眼睁睁看着第12兵团被粟裕打得落花流水,自己还差点把命搭进去,这到底咋回事?
这事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说清楚。
在淮海战役爆发前夕,国民党把反共的希望都押在了新组建的第12兵团身上。这个兵团可是以王牌部队第18军为班底打造的,实力不容小觑。说到谁来当这个兵团司令,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论战功、资历还是和部队的关系,胡琏都是不二人选。
国民党内部派系倾轧严重,关键时刻自己人先掐起来了。"小诸葛"白崇禧死活不同意胡琏上位,结果硬是把个多年没打过仗的黄维推上了第12兵团司令的位子。胡琏这员虎将愣是被压了一头,只能憋屈地当个副手。这事明眼人都看得出来,纯粹是内部权力斗争在作祟,把最能打的晾在一边,让个生手来挑大梁,这不是拿前线将士的性命开玩笑吗?
1948年11月1日这天,国民党将领胡琏突然收到一封加急电报——他的父亲胡景彦在西安去世了。得知噩耗后,胡琏立即向上级申请了为期一个月的丧假,马不停蹄地赶往西安奔丧。
淮海战役即将打响,国共两军已经摆开阵势准备大干一场。要说国民党将领里谁最有战略头脑,胡琏绝对算一个。这家伙不仅早就料到淮海地区必有一场恶战,更绝的是,他连怎么跟解放军过招都想好了全套方案。
出发前,他再三叮嘱黄维:"跟共军交手一定要灵活机动,千万不能被他们包了饺子!这话你给我牢牢记住了!"
黄维当时还收到一个关键建议:直接找"国防部"要船,把第12兵团从武汉水运到南京。这样就能和"北进兵团"兵合一处,顺着津浦铁路往北打,安全进入淮海战场跟解放军干仗。提建议的人把话说得很死:要么照这个方案来,要么干脆别去淮海!真要硬着头皮往战场冲,搞不好就会被解放军包饺子,到时候想跑都跑不掉!
不得不说,胡琏这老狐狸确实有两把刷子。要是当时黄维听进去他的主意,淮海战役的结局可能就完全不一样了。这个狡猾的国民党将领提出的计策,说不定真能改变整个战局走向。可惜历史没有如果,黄维最终没采纳他的建议,不然这场战役的胜负还真不好说。胡琏的军事眼光确实毒辣,这一点连对手都不得不服。
这边胡琏刚离开没多久,黄维就收到了"国防部"作战厅的紧急命令,让他马上带着部队走陆路赶去淮海战场支援。这命令来得太突然,连喘口气的功夫都不给,直接就把担子压在了黄维肩上。
黄维这个人,打仗的本事比起胡琏差远了。胡琏至少还知道审时度势,该争的时候敢争,可黄维就是个彻头彻尾的应声虫。上头说啥他就干啥,带着12兵团闷头往前冲,结果一头扎进了中野早就设好的包围圈。这仗打得,简直就是在往枪口上撞!
双堆集战役彻底葬送了国民党第12兵团,当时战况有多惨烈?胡琏这个国军名将两次乘专机火线驰援,结果屁用没有!整个兵团照样被解放军包了饺子。老胡自己都差点把命搭进去,最后只能认栽,晚年那句"土木系干不过粟裕"的感慨,道尽了淮海战场上国民党精锐部队的悲惨结局。
白崇禧确实没在淮海战役前线指挥作战,但国民党第12兵团惨败这笔账,必须算在他头上!作为国民党高层将领,他的决策失误直接导致整个淮海战局崩盘。别看人没上前线,他那些昏招可把国军坑惨了——这就是典型的"不在其位却谋其祸"!
这位国民党将领的骚操作简直让人无语!一开始就拼命阻挠胡琏执掌第12兵团,接着又死活不肯统一指挥华中、徐州两大剿总的百万大军跟解放军硬刚。最绝的是,后来宋希濂带着第14兵团火急火燎要去淮海战场救命,他居然又跳出来使绊子。这一连串的神操作,直接把国民党在华东、中原战场的老本都给败光了!
国民党阵营里有个叫胡琏的将领,本来是个打仗的好手,完全有可能成为他们的"常胜将军"。可就在最该他大显身手、给解放军制造麻烦的节骨眼上,国民党内部那帮人自己先掐起来了,搞得胡琏空有一身本事却使不上劲。说白了,这种窝里斗的破事在国民党里简直太常见了,就冲他们这个德性,输给共产党那是板上钉钉的事!
万宝配资-杭州配资-江西股票配资公司-配资炒股网站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